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工運事件簿 ─ 十三】2016年威訊通訊(Verizon Communications)勞資爭議事件

2016413,美國威訊通訊公司因勞資爭議而引發罷工,參加罷工人數高達36000多人,是美國近5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事件,加上正逢美國下任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期間,因此備受各界關注。此一被賦予美國工運復振意涵與指標性的爭議事件,於530達成暫時協議,結束長達6週的罷工行動。





413威瑞森4萬員工在美東舉行遊行罷工,要求漲薪和保障福利需求。圖為在紐約參加罷工的員工。(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這次罷工係由美國通信工人協會(CWA)和電器工人國際兄弟會(the 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Electrical WorkersIBEW)共同組織和發起。罷工影響威訊美東用戶使用Fios 網絡、電話及有線電視服務。


20156月,威訊公司與工會就員工健保和退休金等福利相關問題開始談判。公司以固定電話用戶大量流失﹐市場競爭加劇和經濟放緩為理由,要求工會同意凍結員工年金和彈性調動員工,但工會則認為公司獲利甚豐,卻以犧牲員工權益來滿足企業貪婪(corporate greed),因此對公司縮減健保、業務外包、調動工作和變更養老金計畫(pensions and healthcare benefits, and wants more power to shift and outsource work)表示反對。勞工要求公平的協約(We need a fair contract)和友好工會的工作(good union jobs),勞資間因協商陷入僵局而導致罷工。


威訊在2011年曾因勞資爭議而罷工2週,還引發圍堵工廠和騷擾事件。當年爭議的原因也是有關退休福利計畫的變更。事隔5年爭議再起,主要導火線在於2012年的集體協議已於20158月到期,雙方集體談判了10個月依然無法達成協議。其實,自1980年之後,美國勞資之間的集體協商機制已呈現弱化現象,工會不僅面臨會員的流失,在組織員工參與罷工的動員能力也漸呈困乏,集體協商的障礙和難度愈來愈高。如何強化集體協商的結構和功能,一直是美國工會系統的痛腳,直到近2年速食業勞工發起15元時薪運動後,美國工會運動才又重燃鬥志,彷彿看到新的希望。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威訊的罷工事件,自然成為工會能否延續鬥志的觀察指標,無形中也增加工會承受輸不起的壓力。


威訊電信是美國最大的通信公司,其移動業務佔全球領先地位,但有線固話業務不斷面臨挑戰,利潤縮水。在2015年只占全部業務收入的29%,因此罷工對公司收益的威脅並不大。此外,公司已經培訓了近1萬名非工會員工,這些替代人力在罷工期間可維持必要的服務,公司顯得有恃無恐,態度相當強硬。但罷工當日,威訊股價隨即下跌1.5%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當天在布魯克林聲援罷工。意有所指說「又有一家美國大公司無視美國工人需求、要毀了他們的生活。」,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隨後也對罷工表示支持,並呼籲勞資雙方重返談判桌。政治人物的表態雖然無助於爭議的解決,但因媒體的報導而吸引更多人關注和討論這起爭議,也讓公司形象受到影響。附帶一提的是,希拉蕊曾於2013年應公司邀約進行一場演講,賺進了225000美元的演講費,也被媒體爆料,暗指公司在政治公關活動相當慷慨,卻對員工斤斤計較。


從這起罷工的爭議標的來看,係屬利益事項的變更與否的爭執,勞資雙方各有其立場和說詞,外人實難逕自評議。


(一)關於員工健保部分,公司表示2015年所提撥員工建保金額高達32億美元,已對企業構成負擔,65歲以上員工的醫療支出太大,自應分擔部分費用。但員工則認為企業獲利豐厚,過去3年賺了390憶美元,財務狀況良好,沒有正當理由要求員工扣繳部分費用。


(二)關於員工退休金部分,公司主張員工退休金的提撥年限最高為30年,服務年資超過上限者應由員工自提。工會則認為對資深員工不公,且將影響員工退休帳戶的累積存款,損害到退休生活的經濟安全。


(三)關於員工調動部分,公司認為有線業務已在萎縮之中,必須就整體人力進行彈性調配,並無削弱工會力量的意圖。工會則認為1-2年為期的調動會造成員工家庭生活的不安定(尤其是海外),也會讓企業把員工分散到無工會的工作地區,影響工會的運作。


(四)關於業務外包部分,公司認為將客戶服務中心(call center)遷移至海外是全球化必然的佈局,並非單純成本控制,也不是針對工會。但員工則認為企業將部分業務外包或移到國外,對員工的工作安定構成被替代的威脅,公司應該有所節制,不應將消售部門(sales teams)也外包或外移


(五)關於調薪部分,公司認為每位員工平均薪資高達7萬美元,其中未包括健保、退休金和加班費。工會則認為公司執行長薪資為員工的200倍,如果要員工分擔健保費和減少退休福利,應全面調高薪資6.5%作為補償。


20164月底,威訊罷工員工的健保面臨中斷問題,工會表示願意使用基金和捐款來支付所有費用,依美國政府總括預算調和法案(Consolidated Omnibus Budget Reconciliation Act)的規定參加短期健保(temporary healthcare)。


這起罷工案件,在美國勞動部的斡旋之下,經過13天的談判,終於在530達成四年為期的原則性協議(agreement in principle),工會並未透露細節,但強調公司願意提供員工及其家庭更好的生活條件,把友好工會的工作(good union jobs)列入協議內容,而此一協議也會作為無線業務零售部門員工下一階段協議的範本。目前工會已將協議內容分送各會員,如果未節外生枝應可完成簽署作業。


從威訊這起罷工案件,可以清楚看到集體談判的耗神與費時,罷工前經歷10個月的折騰都無法妥協,還是走上憑藉實力與意味對抗的罷工。而罷工之後,雙方的談判也未曾中斷,竟又花費6星期搞定爭執,才換得了未來四年勞資雙方的和平共事。足見協商的門檻不低,協商的成本也不低,而協商的本事更是關鍵。這套美式的集體談判機制對台灣勞工而言,似乎不怎麼好玩,更精確的說,應該是玩不起。(勞動小編之工運事件簿系列13





◎孟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