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國際勞動】轉型中的瑞典勞動市場

瑞典在1990年代經歷經濟與薪資持續成長的榮景,全國產業層級的團體協商機制為勞工提供了加薪的有效平台,瑞典在北歐地區儼然成為薪資的標竿。然而隨著瑞典產業結構的改變,原有工作快速流失,取而代之的是各類型服務業,加上高齡化和外籍勞工的增加,勞動市場結構出現明顯變化,連帶衝擊原有的團體協商模式。


據統計,目前服務部門受僱人數約220萬,而工業受僱人數僅其四分之一,不到60萬人。面對全球化競爭,瑞典制造業認為過去的薪資協商模式已到了全盤檢討的階段。事實上,約三分之二的IT產業並沒有簽訂團體協約。


此外,近年來外籍勞工人數愈來愈多,企業在人力運用上不虞匱乏,因而出現起薪是否太高的爭辯。企業對工會所堅持的同工同酬和國家工資標準過高問題,近來頗有微詞。至於缺工行業,如護理和建築業,則仍有調薪的壓力。


出身工會的瑞典總理Stefan Loefven對日趨分化的勞動市場則表示,瑞典人應記得過去激烈勞資爭議的年代,所造成工資過度上漲卻失去工作的教訓,勞資雙方應在勞動市場善盡自己的責任,才是國家之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