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工運事件簿 ─ 一】1872加拿大印刷工人罷工(Printers' Strike)

在台灣,我們如果翻閱各縣市總工會籌組的歷史,可以發現印刷工會名列發起人名冊之中,成為早期台灣各縣市總工會的重要成員。然而,隨著印刷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從事印刷工作的勞動人口日漸減少,印刷工會的會員不斷流失,已無往日規模,只留下鮮為人知的往日榮光。

在國外,如同礦工在勞工運動史上的崢嶸光輝,印刷工人在早期的勞工運動中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加拿大多倫多印刷工人於18723月的罷工行動,雖然已是144年前的事件,但其爭取縮短每日工時為九小時的創舉,至今仍未被世人遺忘。矗立在當年抗爭地點的紀念碑文,仍然對佇足皇后公園一角的路人訴說一段勞工運動的果敢與悲壯。


多倫多印刷工人的罷工事件,催生了加拿大的工會法案,也被轉化成勞動節紀念活動的要素,成為縮短正常工時運動的經典。此一事件,固然可視為1870年代國際勞工「九小時運動」(The Nine-Hour movement)的一部分,而加拿大漢彌爾敦地區的鐵路勞工和其他職業工人也成立「九工時聯盟」(Nine Hour Leagues)在先,但多倫多印刷工人將口號轉化為實際行動,則屬首見,也因此確立了本次罷工行動在勞工運動史上的地位。


多倫多印刷工人工會(Toronto Typographical Union)於1872315發動罷工,其對象原本只是喬治.布朗(George Brown)所經營的「全球新聞報」(the Globe),但隨後則席捲了當地所有報社,唯一倖免的是對罷工公開表示理解和之肯定的「領導新聞」(the Leader)。印刷工人於415從商業廳出發遊行示威,人數本來只有2000人,但一路有同情者主動加入,到終點站皇后公園時已超過萬人,約為當年多倫多人口的十分之一,可見其驚人聲勢。


雇主為反制罷工,採取的行動包括(1)雇用鄉村替代人力(被取綽號為鄉村老鼠country-mice)(2)組成雇主協會(the Master Printers’ Association)(3)向法院提起通謀(conspiracy)刑事控訴。416,警力開始逮捕行動,計有24名罷工行動委員會的成員被移送入獄,其中包括工會的領導人約翰.阿姆斯壯(John Armstrong)。警方的介入,結果引發市民的不滿,群聚市場廣場聲討雇主協會,首相約翰.麥當勞(John A. Macdonald)遂於418提出工會法案(the Trade Union Act),肯認工會組織的合法性。


此次印刷工人的罷工,並未立即得到縮短工時的成果,事實上有不少印刷工人因此被迫離開工作,甚至離開多倫多到外地謀生,但此次罷工卻激勵了勞工階級勇於抗爭的的權利意識,其後接續上演的是每週54工時的運動。


從這起被視為縮短工時運動之先軀的罷工事件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百年前勞動條件的惡劣情況,也看到工會被刑法宰制的困境,而最重要的啟示,則是勞動人權的進步必須憑藉勞工團體力量的匯集和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唯有付諸行動,才有改變的可能。
(勞動小編之工運事件簿系列1


◎孟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