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工會現形】工會的規模經濟

時下流行的團購,是一種「規模經濟」所創造出來的效益,以購買的數量(規模)取得價格的優惠(經濟),交易雙方俱獲其利,因此受到歡迎。台灣工會會員近300萬人,如果透過組織的的聯合行動,如團購、特約或供應中心等模式,應足以讓會員分享到規模創造的經濟。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工會並沒有善用大量採購議價的優勢,而部分工會理事長則藉此謀取個人私利,如浮報價格或索取回扣,游走在偽造文書、侵占和背信的邊緣。對此,工會理監事大都基於情面而睜一隻眼,頂多只是私下議論,沒人願意吹哨,工會缺乏內控機能,而主管機關更不會細究,少了外部監督,於是成就部分理事長的私慾。


工會一次數百萬元的紀念品採購,不必招標、不必比價、不必採購會議,完全由理事長一人專擅,其中會有多少道德風險和利益,其實用膝蓋想想也知道。(勞動小編之工會現形系列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